《連點》的初衷是媒體考古,不只單純回顧歷史,而是旨在回首的同時砥礪前行,記住美好不一定用以沉醉思念,可以轉化成基石創新向前。如果說《連點誌》是在多個香港媒體藝術工作者身上找尋點線面,藉以繪畫本地媒體藝術自七十年代開始以來的發展版圖;那《連點鑑》就是一面超維度鏡子,透過展示作品的演變與進程, 邀集觀者在虛擬世界觀照現實,照穿視察世道生相。
「鑑」,是鏡子。
《莊子‧德充符》:「鑑明則塵垢不止。」《新唐書‧卷九七‧魏徵傳》:「以銅為鑑,可以正衣冠。」這世界可需要鏡子,少一面都不行,多多「關照」人們才讀得懂世情。且「 鑑」不單純指涉鏡子,也有視察觀照能力之意,該聽過「知人之鑑」罷,又或且多行一步,也可以有警戒警惕的意,又有如「前車之鑑」。「鑑」字變化萬千,有如媒體藝術,且行且珍惜,能記取能當下能(有)人所不能。這原委建構了《連點鑑》的空間策劃,如果說一個虛擬/網上展就是把作品置放在三維掃描空間內任你行,那大抵就失卻了這科技加持的意義。科技從來都是雙面刃,有利有弊,執刀之人是否能落地成佛是一瞬思路,於是《連點鑑》以標籤雲(Tag Cloud)的方式呈現,每一個字詞都是來自口述文本及訪談內容,透過程式運算每次都會更新至不同形態,而這塊雲(魂)正是「展間」,打破理所當然的空間理念,切割策展的限制條件,在每一個標籤即點的黑盒內延伸成作品世界。
《鑑》分上下;「上為應邀藝術家作品,有新有舊,縱橫交錯」、「下為未來新點,許為學生作品,也是透過年青一輩的雙瞳看世界的方法」,空間Flip上Flip下,由觀者自行飛翔。
註:《連點鑑》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由原版更新改編而成的網頁版本,它有別於只單純把作品移至線上展出,而是從作品的概念及根本性出發去承接於網路平台上,是故你會發現作品也許是錄像卻收篇了文章加深闡述,又或是無法以CD-Rom互動,我們就嘗試改善閱讀及探討經驗、又可能是本來該於現在點燃的作品變成線上留言讓藝術家「代燒」再把紀錄轉戰IG,每一方寸的改動都是由本念出來,連結觀眾的模式,使這個連點(Connecting the Dots)的過程更深化更立體。Have a Good Trip 祝你有個愉快網上旅程。